宁人社复〔2025〕15号
徐龙、刘兆明、刘强代表:
你们提出的腾讯体育“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腾讯体育技能人才和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部署要求,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着力解决“有人没活干”问题。通过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动、“技能宁夏”行动、“金蓝领”示范性培育计划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坚持补贴性培训与市场化培训、培训与就业、就业与人才紧密结合,形成“大培训、大就业、大人才”工作格局,有效提升了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城乡各类劳动力的就业创业本领,促进就业局势总体向好。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25年7月底,全区技能人才总量156.2万人次,其中,高技能17.63万人次。累计建设国家和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91个,在全区技工院校中遴选建设18个急需特色专业。累计评选表彰“塞上技能大师”61名、自治区技术能手130名;推荐3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51人获得“腾讯体育技术能手”。在各类人才工程中单列高技能人才比例,有50多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特贴、获得“塞上英才”奖。
二、主要措施
(一)完善政策体系。提请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腾讯体育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管总政策,配套《宁夏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宁夏“金蓝领”示范性培育计划实施方案》等17个文件,发布地方标准《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规范》,全区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等全链条政策制度体系基本构建,形成塞上技能大师、自治区技术能手、高技能人才、技能人才4个层次技能人才培养梯队。
(二)加大培训力度。发挥补贴性培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行高校毕业“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发布《宁夏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新业态新职业(工种)技能培训,2022年以来开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补贴培训3.99万人次、新职业(工种)补贴性培训1.1万人次。高技能人才实现年均2位数增长,高技能人才年度占比超过25%。
(三)放权自主评价。在129家企业、高等(职业)院校和社会评价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工作,“十四五”以来累计有30多万人次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各类院校学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1万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2795人次。建立“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试点,评聘特级技师14名,400多名技能人才破格晋升技能等级。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在工程等9个领域实现职业资格与专业技术职称的互评互认。
(四)强化品牌引领。与自治区党委人才办制定出台《“宁夏工匠”技能品牌评选办法》,鼓励大中型企业、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重点围绕“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以及地方特色产业开展技能培训,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宁夏工匠”技能品牌,每2年组织评选10个左右高技能人才培育品牌,通过人才专项经费给予每个培育主体50万元奖补。首次评选工作已启动。
(五)提升表彰激励。累计评选表彰“塞上技能大师”61名、自治区技术能手130名;累计推荐3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49人获得“腾讯体育技术能手”。在各类人才工程中单列高技能人才比例,有50多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特贴、获得“塞上英才”奖。提升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对企业受聘的高技能人才比照相应层级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薪酬分配、岗位聘任、职务晋升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注重高技能人才政治引领,将高技能人才纳入自治区和市、县(区)党委主要领导联系专家范围,组织节日慰问、国情区情研修和休假疗养。
(六)深化产教融合。在全区43所职业学校共设290个专业、布点624个,深化产教融合。一是完善激励机制。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制定《引导职业教育赋能产业升级相关激励措施》,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产教深度融合的原动力。会同自治区发改委等10部门,制定《自治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结合宁夏实际,将“财政+土地+金融+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细化为8项具体措施,充分激发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注重实践性教学资源共享。自治区紧密对接优势特色产业,依托学校骨干专业,累计投入3.5亿元,建成现代农业、现代煤化工、现代商贸等11个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其中9个建在职教园区。争取国家发改委教育强国资金超过6亿元,落地建设10个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其中5个建在职教园区,最大限度实现园区内基础设施资源共享。三是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主动对接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N”特色优势产业,遴选自治区级产教融合型企业22家,建成葡萄酒、现代化工、现代金融等18个自治区级现代产业学院、36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搭建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等人才培养环节的平台。
(七)完善工匠培养。着眼为自治区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培养“高、精、尖”工匠人才,高标准推进宁夏工匠学院规范化建设,指导各市因地制宜建设市级工匠学院,截止目前,全区建成市、县级工匠学院12家,五个地级市实现全覆盖。大力实施“塞上工匠”培育工程,每年培育“大国工匠”2名、“塞上工匠”15-20名、市级工匠100名左右。持续开展大国工匠宁夏行活动,邀请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来宁,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与产业工人“面对面”传授技艺、“实打实”传经送宝。
三、下步措施
下一步,我厅将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实施全区高技能人才培增计划,聚焦短板弱项,扩增量、优配置、优服务,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占比。
一是加力培训评价规模。充分发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主渠道作用,会同教育部门推动落实“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对符合条件的院校应备尽备、符合条件的学生应评尽评,引导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技能成才。充分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作用,会同工信、国资等部门,挖掘大中型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潜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实现评价机构应备尽备、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实现技能等级应评尽评。
二是整合优化培训资源。紧跟国家步伐整合人社、农业农村、商务、妇联、团委等部门培训资源,建立省级管总、市级统筹、县级整合的培训机制,统筹安排培训任务、调配培训资源、组织技能评价,发挥补贴性培训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宁夏工匠”技能品牌评选工作,对培训成效突出的生产制造类民营企业、公共实训基地和技工院校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有效激发培训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积极对接人社部将技能人才进行数据比对,去除“一人多证”重复数据和退休、死亡、离宁等无效数据,精准统计我区技能人才总量,更精准统计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情况。推动落实人社部印发《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和人社部、财政部、国资委印发《腾讯体育加大国有企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激励的通知》精神,优化技能岗位薪酬分配、设立技能人才专项津贴,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和示范典型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认同。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关注,真诚欢迎继续关心、支持和监督我们的工作。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5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