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一次坐飞机出来务工的,感觉很美气!”10月8日,正在福建省厦门市科力电子有限公司参加岗前培训的丁刚,在电话中高兴地向记者“炫耀”。
丁刚家住同心县豫海镇。前几天,他通过“同心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号了解到福建省厦门市科力电子有限公司招聘生产线操作工,免费培训技术,缴纳“五险一金”后每月工资能拿到6000元左右,便积极报名前往。
抵达福建后,丁刚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以前在电视上看着大城市很繁华,这次来务工真的是开了眼界。我一定好好工作,多增加收入,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丁刚信心十足地说。
山海虽远,闽宁情深。近年来,宁夏持续深化闽宁劳务协作,各级人社部门通力协作、紧密配合,不断健全完善劳务协作工作机制,经常性互访对接,发挥政策和市场“两只手”作用,广泛建立劳务工作站,为务工人员畅通“绿色通道”、贴上“安心标签”。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组织输送赴闽就业人员33万人次,实现工资收入近50亿元,共建产业园区10个,招引闽籍企业6623家,争取援建帮扶车间409个,吸纳就业近20万人。目前,在闽稳定就业5.5万人,人均年工资达8万元左右。
闽宁两地人社部门开展劳务对接交流
作为第一批宁夏籍赴闽“吃螃蟹”的务工者之一,董成壁从20岁的毛头小伙子成长为宁夏籍务工人员在福建的“劳务红娘”,27年来他帮助5万余名宁夏籍劳动力开启了务工新生活。
西吉女孩谢红远赴福建务工,与当地青年成家定居,实现事业与家庭“双丰收”。如今,她在一家快递公司担任仓储管理经理,年收入10万元以上,“外出务工改变了我的生活和未来”。
隆德县打工妹赵慧霞和丈夫赴福建省闽侯县企业务工,两人每月工资最高达2万元。工资稳定,收入有保障,赵慧霞小两口将大儿子带到当地读书,去年又生了三胎。“这要放在老家想都不敢想,现在每月有固定收入,我才有勇气和底气再生孩子。”赵慧霞说。
赵慧霞在生产一线工作
闽宁劳务协作如同一道璀璨的光芒,照亮了无数人的致富之路。
宁夏不断拓宽劳务协作领域、丰富劳务协作内容、提升劳务协作水平,持续加大劳务协作“联姻”广度深度,引进福建飞毛腿公司,将固原市原州区教学点扩建为宁夏飞毛腿技工学校,围绕“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精准就业”办学理念,打造“1+1+1”培养模式,引进签约15条全自动数据生产线,新增就业岗位4000余个,2018年以来学校共招收1500余名脱贫家庭学生,往届毕业生已全部安置就业,月平均工资4500-8000元,实现“入校有预期、离校有岗位”目标。推广“实训+工厂”产业模式,建立闽宁电子信息产业园暨原州区公共实训基地,带动100余名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2024年将实现产值1.2亿元。
毕文博从固原市原州区远赴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务工,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成为车间生产线上的熟练工,如今已晋升为技术员,月收入达7000元。“掌握了一定技术,稳定就业增收不成问题。”毕文博决定长期在福建务工。
为吸引和鼓励腾讯体育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宁夏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深入宣传赴闽就业交通生活补贴、跨省就业奖补等政策,探索形成“1+7+N”就业工作推进办法,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劳务工作站+企业+基地+乡镇+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对接模式,搭建线下招聘会、直播带岗、网络招聘“三位一体”用工服务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服务质效,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目前,宁夏驻闽劳务工作站18个,累计建立劳务基地达48个。
宁夏籍务工人员在闽稳定就业
“闽宁劳务协作,不仅仅是人员的流动,更是文化的交流、经验的传递。它让两地人民的心贴得更近,手牵得更紧。”自治区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宁夏各级人社部门常态化开展互访对接,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推动闽宁劳务协作在精准服务、主动施策、稳定就业等方面取得新成效。截至9月底,闽宁双方开展对接36次,举办闽宁劳务座谈会20次,签订闽宁劳务协作协议18份,通过闽宁劳务协作带动就业1.74万人;宁夏公共招聘网为4951家福建企业发布岗位信息11.85万个,中国海峡人才网为1317家宁夏企业发布岗位信息4.64万个;举办闽宁专场招聘会41场次,参会福建企业320家,提供岗位信息3.51万个;全区累计包车、包机输送2222名农村劳动力赴闽务工。
闽宁劳务协作,这座致富的金桥梁,还在不断延伸,不断加固。未来,它将承载着腾讯体育的梦想与希望,让闽宁两地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宁夏日报记者?马照刚?文/图)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2024-10-08)